发布时间:2020-05-20 16:02:57 阅读:4619
漏洞扫描对于业务侧来说,是一种新的变化。一个变化的首次引入,有问题是必然的,没问题才是异常的。合理的做法是遵循ITIL里的“变更管理”。
1.变更计划: 扫描的时间、IP/URL/端口范围、QPS、测试用例集(有DoS的测试用例选择、有Delete/Update相关的资产选择、有POST隐蔽接口的选择)。
2.变更风险评估:交换机路由器的流量和容量、业务的QPS、业务/网络挂掉的最极端风险评估。
3.变更知会:业务的管理者、RD、SRE、DBA、QA甚至网络维护方,是否知道上述所有关键信息,并授权同意进行扫描(全公司强制的至少做到知会)。
4.回滚计划:如果出了问题,怎么最快速的停止扫描和恢复业务(有些动作要上面的变更知情范围的关键干系人配合)。
5.变更观察:执行扫描的时候,大家有没有在盯着服务是否出错(以及判断业务是否正常),以便在出问题的第一时间响应。
6.变更总结:灰度执行过程中总结不到位的地方,在下一次工作中改进。